悟 饕 池 上 飯 包

店鋪情報

STORE INFORMATION

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導覽語音_池上稻米文化

點閱率 : 2629
「米」是池上鄉重要資產,也是池上鄉民眾重要的精神糧食,池上也因「池上米」得名而發展起來,人們的生活大抵和米脫離不了關係。

稻的栽培起源於中國,其歷史可追溯到約西元前12000至16000年前的中國湖南。1993年,中美聯合考古隊在道縣玉蟾岩發現了距今約14000年—18000年的古栽培稻遺跡,是最早的水稻栽培紀錄。水稻在中國廣為栽種後,逐漸向西傳播到印度,中世紀被引入歐洲南部。現在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米,主要分布在亞洲、歐洲南部和熱帶美洲及非洲部份地區。

全世界的稻作產量高達5億8900萬噸,其中有5億3400萬噸生產自亞洲,佔全世界總量近 90%。而全世界稻田總面積可達150萬平方公里,將近是台灣面積的41.6倍。

早期台灣農墾以維生為首務,稻作是農民農墾的重心,而即便到了今天,水稻依然是池上最重要的作物。因此,人民改良土壤與修繕水利,使水稻生產面積逐年增加,從民國40年至民國88 年,水田面積由639公頃增至1,459公頃,此外,又研發品種與精進田間管理技術,提升水稻之質與量。

「池上米」品質優良,民國60年參加台中農改場比賽就獲得首獎,民國74年農委會、農林廳及糧食局輔導池上農會辦理「良質米產銷計畫」,農民積極參與、成果豐碩,「池上米」從此打響知名度與打開市場大門。
返回上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