悟 饕 池 上 飯 包

店鋪情報

STORE INFORMATION

池上飯包的故事

一粒米看世界

這是一個擁有七十多年品牌的故事...,悟饕池上飯包的精神,正是台灣人吃苦耐勞精神的寫照。 阿嬤一再叮嚀:「飯包是做給出外人吃的,一定要用心做。」 池上飯包的歷史,要從昭和十五年,李家阿嬤陳雲女士的蕃薯餅說起,至今已七十多年了。 飯包的創始是花東鐵路由花蓮至台東約需8小時,到站旅客都饑腸轆轆,卻沒有東西可吃,而當時先輩在車站前賣蕃薯餅服務旅客。 後來為體諒出外人的辛苦,開始製作飯包在月台叫賣。

便當是外來語

飯包才是正港本土話

THE ORIGIN OF

古早的「池上飯包」是用曾經進貢日皇的池上米,炊製成米飯,再以手工捏製成三角形飯團,放在竹葉上。其上舖放卜肉、黃菜頭、烤肉乾、豬肝、瘦肉片、一小塊蛋餅及當地大坡池所捕獲的小蝦和麵粉油炸成的蝦仔炸(炸蝦餅)及梅子以幫助開胃。包裝後將其以油麻繩繫牢,頗受旅客青睞。

池上飯包隨著時代的演變,早期的飯包,後來也放入燒肉、卜肉或以古法製作的醬菜,並以木盒裝妥。早期因為沒有盒子,所以當時並不稱為便當,而叫「飯包」。因為不是馬上就要吃,為了保鮮,飯菜都要做得乾一些,以維持鮮度及口感。這就是「飯包」的特色!

民國八十九年,集山機構將六十年老店池上飯包,導入新的經營團隊,重新命名為「悟饕池上飯包」。民國九十一年,「悟饕池上飯包」與「池上鄉公所」及當地士紳捐助早期農家器具而成立「池上飯包博物館」。民國九十八年,將原來的「池上飯包博物館」從靜態式展覽飯包歷史及農家文具,改造成互動體驗式,將飯包歷程以模擬早期實景呈現給遊客,體現古早味與一些即將消失的早期文化,並重新命名為「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」。

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

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

CONTACT

  • 地址

    台東縣池上鄉忠孝路259號

  • 營業時間

    10:30-19:00

  • 預約專線

    089-862326

  • 交通路線

    火車 - 於池上站下車後,出站直行300公尺,右側即為本館。
    開車 - 台九省道322公里處,接池上外環道,即可到達本館。

Sorry,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inline SVG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