悟 饕 池 上 飯 包

店鋪情報

STORE INFORMATION

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導覽語音_月台叫賣文化

點閱率 : 5568
當鐵路距離非常長,旅客需要長時間待在列車上,依搭車時間有時會需要用餐,因此出現了在車站月台或車廂販售便當的型態。

同様在火車內用餐的方法還有利用餐車,在日本最早是由山陽鐵道在1899年所引進,比鐵路便當的發展晚了許多。日本最早的鐵路便當出現在1873年~1884年間,根據早期研究,鐵路飯包是以日本當時時興的午餐─飯糰和粽子為發想的延伸產品。因為曾經被日本統治,台灣的車廂鐵路便當構想起源於日本鐵路便當,且深受影響。在台灣光復後,鐵路便當由各工務段鐵路餐廳交由車上服務員後,用餐時間再由松山、台北、台中、高雄、花蓮等 5區工務段鐵路餐廳人員交給車上服務員於車廂販售。

台灣台鐵火車便當早年以鐵盒排骨便當為主,便當菜色包含一片排骨肉,一個滷蛋,一片豆乾,幾片蘿蔔乾,列車上由列車服務人員在車廂上巡迴叫賣「扁東~扁東~(便當台語)」的聲音想必是許多人兒時的回憶。便當的鐵盒在旅客食用完畢後,會回收清洗,但因後來乘客紛紛把鐵製便當盒拿回家使用,導致回收率不佳成本過高,因此飯盒改用木片製作,而現在則改用紙盒包裝販售。

除了在車廂內販售的火車便當,早年台鐵東部幹線,福隆火車站常有許多業者同時在月台上賣便當,在中午時刻,月台上便當的叫賣聲,搭配旅客從車廂內窗戶伸手到月台上拿便當、付錢的情景,現在只能追憶。這種月台飯包的菜色不同於台鐵火車便當,因競爭激烈,所以菜色變化多端可供選擇,在當時非常搶手呢!
返回上頁